2025-10-13
疗愈之庭,自然共生 | POA潘成寿平阳中医院新作

POA建筑事务所公布平阳县中医院兴鳌院区改造设计方案

在鳌江镇七星桥畔,一方曾被岁月遗忘的土地,正悄然孕育着一座与自然共呼吸的疗愈空间。

平阳县中医院兴鳌院区,如一株悄然生长的灵芝,在这片曾经闲置的土地上生根发芽,以建筑为媒介,重塑着医院与城市、人与自然、疗愈与日常的关系。


边界重塑:从隔离到融合

传统医院常常是封闭的堡垒,高墙之内自成一体。而兴鳌院区选择了开放与包容,将冰冷的围墙转化为温暖的连接。

建筑以南偏东平行于道路的肌理融入城市脉络,沿街界面以谦逊而开放的姿态拥抱前来的人们。

主入口合理退让,形成拥抱城市的前场空间,既满足医疗建筑的标识性需求,又创造出友好的过渡区域。这里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医疗禁区,而成为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。


内页750 (1).jpg

自然共生:山水之间的疗愈力量


地处鳌江水系之畔,兴鳌院区将自然视为最珍贵的疗愈资源。设计巧妙引入“生态主轴”概念,将东侧沿河生态景观资源纳入建筑语境。

内页750 (2).jpg

门诊综合楼和病房楼通过风雨走廊连接,中庭庭院向沿河打开,让沿河公园的绿色自然流淌入建筑内部。在这里,阳光、空气、绿意不再是奢侈品,而是疗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建筑不再是隔绝自然的屏障,而成为人与自然对话的媒介。

内页750 (3).jpg
内页750 (4).jpg

人文叙事:承载记忆,温暖相待

这块土地承载着老平阳县中医院的记忆,如今以全新的面貌延续着守护健康的使命。设计没有选择彻底的破旧立新,而是让历史与未来和谐共生。

内页750 (9).jpg
内页750 (10).jpg

原有的住院大楼经过整体翻新改造,焕发新的生命力。新建门诊综合楼与保留建筑相互环抱,形成守护生命的“健康环”,象征着医疗服务的持续与传承。这种新旧交融的叙事,为建筑注入了时间的厚度与情感的溫度。

内页750 (5).jpg

流动体验:优雅流转的疗愈旅

院内空间打破传统医院的线性走廊,以曲线和开放空间引导人流。三条主要车行流线相互独立,互不交叉,让急救车流、访客车流和内部车流各得其所。

从主入口进入后,人们能以最短距离到达目的地。门诊、医技、住院三大功能区块布局紧凑又相互连通,营造出层层递进的空间关系。这种流畅的动线设计,不仅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,更让就医过程成为一场从容的流动体验。

内页750 (11).jpg


双向治愈:建筑与社区的相互滋养

平阳县中医院兴鳌院区的诞生,源于对医疗建筑本质的重新思考。这里不仅是治愈疾病的场所,更是滋养心灵的容器。

内页750 (7).jpg

建筑以“L”型的形体相互环抱,犹如阴阳的两股力量,相互依存,相互转化。这种设计语言既暗合中医“天人合一、阴阳相生”的哲学,也象征着医院与社区的共生关系。当医院向社区打开怀抱,社区也用温暖反哺这座建筑,形成双向的治愈与滋养。

内页750 (8).jpg

在这片7609.9平方米的土地上,平阳县中医院兴鳌院区以132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,容纳着120张病床和无数对健康的期盼。它不再是没有表情的医疗工厂,而是融入社区生活的疗愈花园,以建筑的语言诠释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。


平阳县中医院兴鳌院区预计于2028年完工




平阳县中医院兴鳌院区

中国平阳
2025-2028



类型:卫生公共服务设施
建设用地面积:7609.9 ㎡
总建筑面积:13200 ㎡(其中改造病房楼 5120 ㎡,新建门诊综合楼 7980 ㎡)
占地面积:2440 ㎡
主持合伙人:潘成寿、Julia
设计团队:Jason.L、郑瑞华、林子玉、肖强、王欣然
业主:平阳县卫生健康局

方案设计:POA 建筑事务所